強磁棒的鐵磁性
很多人通過使用強磁棒,能夠發現它們具有一定的磁性,很強,并且,如果想要知道它的質量如何,能不能使用時間比較長,那么主要看看,以下將會具體介紹一下它的鐵磁性:
一、鐵磁性的概念
這種磁性物體和前述磁性物體大不相同,它們只要在很小的磁場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飽和,得到高的磁化強度,當外磁場移去后,仍可保留極強的磁性。磁化強度M與外磁場H之間的關系呈非線性的復雜函數關系;磁化時,會出現磁滯現象;物質內部的原于磁矩是按區域自發平行取向。具有鐵磁性的元素不多,但具有鐵磁性的合金和化合物卻各種各樣。發現9個純元素晶體具有鐵磁性。當鐵磁性物體的溫度比臨界溫度TC高時,鐵磁性將轉變成順磁性。
二、強鐵磁性的起源
強磁棒具有很強的磁性,主要起因于它們具有很強的內部交換場,這種交換場來源于相鄰原子之間電子自旋磁矩的強耦合。鐵磁物質的交換能為正值,而且較大,從而導致物質內部形成了許多小區域,每個小區域的體積大約為103mm3,原子數為1012~1015個,這種小區域稱為磁疇。每個磁疇內部,相鄰原子間電子自旋磁矩平行排列時,相互作用能量低,因而也穩定,從而使得每個磁疇內所有原子的磁矩都有相同的取向。
三、鐵磁性的特點
1、在外磁場作用下較易達到磁飽和,此時磁化強度不再隨外磁場的增加而增加,而一般順磁體則很難達到磁飽和。
2、磁化強度與磁場強度間的關系不是線性的,即磁化率和磁導率不是常數,而順磁體的磁化率和磁導率在一定溫度下是常數。
3、存在一個臨界溫度TC,當強磁棒在高于TC時,其鐵磁性消失,鐵磁體轉變成順磁體。
4、外磁場變化時,磁化強度的變化滯后于外磁場的變化。鐵磁體的磁化過程包含了明顯的不可逆過程。當撤去外磁場時,鐵磁體仍保留部分磁性,其磁化強度不為零,由于鐵磁質中存在摻雜等原因,各個磁疇間存在著某種“摩擦”阻礙各磁疇在去掉外磁場后重新回到原來混亂排列的消磁狀態,即使去掉了外磁場,鐵磁質仍然保留部分磁性。而順磁體在撤去外磁場時,其磁化強度立即變為零。
上面也介紹了關于強磁棒的鐵磁性的相關介紹,它的吸鐵功能還是比較強,這種產品也可以吸附各種鐵屑,鐵雜質之類的東西,可以說是一種很實用的東西。